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主题研究深化教育改革 强课提质助力实践探索——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青鸟学院主题研究汇报课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11-28 09:34 信息来源:
 

      为进一步拓宽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促进全学段知识体系有效融合,实现教育质量提升,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体育和教育局开展了以“九年一贯制贯通式培养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1月19-22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进行了“以学为中心”贯通式培养的学科主题研究汇报课活动

      经开区文化体育和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卫杰在教师进修学校的陪同下莅临学校进行课堂观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领导全程参与,力行(附中教育合作体)学校校长带领骨干教师团队现场观摩学习。





      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学校研究室的积极筹备、精心组织下,12节主题研究课有序开展,课堂表现精彩纷呈,课后研讨热烈深入。


语文学科

 

      孙靖淇老师以当下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作为课堂导入,围绕“分析孙悟空的形象”这一核心任务,引领学生探究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以开放性问题收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整节课紧紧围绕名著内容本身,深挖文本,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吴迪老师结合本班学生特长,借由分析三幅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带领学生探寻文章内涵的多重角度。以读促教,将默读、齐读和演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指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愚公精神。从文本走入生活,引导学生探寻愚公精神在生活中的新内涵。

【物理学科】

      弓婷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探讨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加深了学生对质量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质量测量的基本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语学科】

      刘梦岩老师的听说课覆盖了词汇、听力、口语等多方面知识内容。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刘老师的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生生互评贯穿整节课始终,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包容且富有支持性。

      张赢予老师在本节听说课中,通过“memory challenge”和“guessing game”两个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习和复习词汇,帮助学生为听力环节打好语言知识与能力基础。听力任务后的听中跟读、模仿,听后仿作对话等活动实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实践应用与迁移创新。

【历史学科】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岳麓老师讲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段基调沉重的历史,她立足于对学情的细致观察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度解读,引导学生用开阔的视野和全面的角度理解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在梳理重大史实发展脉络的同时浸润了家国情怀,课堂展现出师生之间的融洽与默契,学生在课本剧《西安事变》中的角色扮演则诠释了师生对这段激荡岁月的理解。以善至善,以情动情成就了岳老师独具特色的历史课。

【数学学科】

      在《角》这一节研究课中,王莹老师以生活照片巧妙导入,引领学生从静态与动态视角认识角,使抽象概念具象化。用旋转射线演示平角和周角,讲解角的表示和单位换算,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她的教学方式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道法学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诗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道法学科黄悦老师以“以诗会友,解友谊之树常青之密”为主议题,进行了跨学科融合的议题式教学探索与尝试。黄老师的课程设计具有文化的厚重感,做到了“跨而有核”“跨而有度”,同时通过“秀好友”“友谊争章”等活动极大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信息技术学科】

      在《3D建模五角星制作》一课中,闫雪松老师将创意与技术完美融合,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通过讲解3D建模基础操作和实例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构建技巧。注重实践与互动,鼓励学生在实操中感受3D建模的魅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发挥创意,对模型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最后闫老师解读了红星、绿星、金星对附中学子的意义,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在《初识人工智能》一课中,闫晓莹老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成功地运用于课堂中,带领学生体验了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领学生体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便利之处。在课程最后,指导学生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弊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科技爆炸的时代认清个人责任,保护个人利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课程成功升华。



【音乐学科】

      《阿里郎》是一首经典的朝鲜族民歌。音乐学科廖佳石老师以朝鲜族音乐的呼吸气韵贯穿始终,聚焦朝鲜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学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歌唱技能,更增加了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一节课,不仅传授了专业的音乐知识,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美术学科】

      尹颢瑾老师以流行乐《青花瓷》开场,让同学们在哼唱之中开启探寻中国色的诗意之旅。尹老师借助古代文物图片与历史故事,引领学生寻找各类中国色,并深化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课程共设置两个实践环节,运用传统方法制作蔬果汁染色书签和水拓印的方式把中国传统色应用在生活物品上。本节课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不仅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色彩的理解,还创作出既富有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设计感的作品。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展现了各学科教研室在“三新”背景下课程改革研究和九年一贯制贯通式培养研究的丰硕成果。备课时,青年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坚持“以生为本”,力求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汇报课上,青年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合作探究,让课堂成为探索知识的殿堂。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学校青鸟教师发展学院主题研究汇报课不仅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更是对他们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对学校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他们将担当教育事业重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国坤

主办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长春市吉林大路6188号  联系电话:0431-84644211  政务大厅:0431-89960186

网站标识码:2201000008  吉ICP备19005403号

吉公网安备22010502000285号